德育发展
德育发展
【辅导员想对你说】知世故而不世故,才是最善良的成熟——写给自己和孩子们
发布时间:2014-09-22来源:系统管理员访问量:55

我上初中的第一节语文课,老师讲得是如何写好作文。我至今都记得她只在黑板最中央的位置上写了五个字——我手写我心。那时候,刚进入青春期的小姑娘,大概都带着些不可理喻的矫情劲儿,会在小本子上写些如今看来让人起一身鸡皮疙瘩的文字。也就自以为是地觉得“我手写我心”根本不是什么难以达到的标准。


读高中的时候,在应试教育的鞭策下,翻遍了书店里所谓《历年高考满分作文》的书,慢慢摸索出一套投阅卷老师所好的写作套路,并很是沾沾自喜了一段时间;后来在大学里读了新闻学,去报社实习的时候,跟带教的老师学会了如何将一件平淡的小事写出故事性;如何从简单的事件中抓出所谓的“噱头”和“新闻点”。再后来,在长篇累牍的报告和材料的“洗礼”下,又掌握了“搭框架”和“起标题”的技术。在这不算短的时间里,似乎觉得文字的驾驭能力正在慢慢提高,然后回头想想,却发现离“我手写我心”的标准越来越远了。就像白岩松在自己的某本书里写到的:“如果,我们走得太远,会不会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其实做人处事,大概和驾驭文字是同理的。有些事儿是你想去做的,而另一些是你不得不去做的。那些想做的,可以称作“执着”,而那些不得不做的,可能叫做“世故”。

若干年前,我也没有想过自己会成为大学的辅导员。而真的做了这件事儿之后,不禁会对“辅导员”的定位思索万千。我们被学生称作“老师”,但三尺讲台却并非是我们的工作地。韩愈在《师说》里写“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按照这个标准来衡量的话,辅导员似乎也该算为“师者”。只是,所传之道、所授之业及所解之惑与 传统意义上的老师有所差别而已。所以辅导员的定义大概应该是“朋辈”和“师者”的结合。虽然上述的困惑似乎并未解开,但并不可否认的是,我热爱着我的职业。虽然那些反复琐碎的事务偶尔会令我焦头烂额。但是和学生打交道,对我来说,却是一件乐事。这个年纪的孩子,有着他们独有的特点。已经成年或者即将成年的他们,带着些青涩的成熟,而未经世事的他们又依然保留着可贵的单纯和善良。在我看来,这是他们人生中最宝贵的时刻。作为“朋辈”,和这些正处在最宝贵青春年华的孩子们在一起,大概是一件幸事儿。而作为“师者”却又无法不感觉到责任之重。“朋辈”的作用在于沟通和了解,而“师者”则更多的在于引导。说起来简单的道理,却是作为一个新人需要花大力气去摸索和考虑的问题。

若干年后,他们大概会和当初的我一样,会有很多想做的事儿,也会有很多不得不做的事儿,大概也会和我一样困惑于“执着”和“世故”之间。但是请记住,知世故而不世故,才是最善良的成熟

(康复医学院  辅导员  关琳子)

最新新闻
最新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