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关注
最新关注
育人|康复医学院“伴行”“砥砺”导师团的师生心语
发布时间:2019-08-22来源:学生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访问量:1828

跨界协同育人创新

师生共话价值引领


编者按

我校“跨界协同育人共同体——服务学生成长导师团”项目已开展近四年,育人成效逐步凸显,为我校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机制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基于导师团工作实践,征文集《跨界协同育人共同体——教与学的对话》于去年出版,分为“师者授业篇”和“学子求知篇”,内容或是聚焦“个人成长”,记录导师团工作开展过程中导师和学生所获得的个人成长与发展;或是聚焦“工作改变”,阐述导师团工作对导师工作理念、方法和模式的积极改变;或是聚焦“未来展望”,探索导师团工作今后的努力方向。现校报特辟专栏,每期摘登师生征文各一篇,以展示导师团工作给师生们带来的收获。

康复医学院“砥砺”导师团活动照


导师团的工作艺术


康复医学院“伴行”导师团   导师:胡 聃

自参与康复医学院“伴行”导师团工作以来,我被团内浓厚的学习氛围所感染,对自己成为其中一员深感荣幸。导师团的职责是通过对学生开展系统的、全方位的指导和培训以助力学生健康成长。与学生们的近距离接触和导师们的交流,让我受益颇多。为使导师团工作今后在质量、效率方面再上一个新台阶,我对导师团的工作艺术进行了积极探索。


有效沟通,加深情谊


      在导师团工作中,我发现导师们所设计的德育活动都是以特定的师生关系为基础进行的,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成败。所以,作为导师必须懂得并善于运用师生沟通的艺术,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高质量的沟通过程中,使学生受到情绪上的感染、思想上的震撼、精神上的鼓舞、心灵上的启迪,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经常分享,换位思考


任何个人、任何部门都是有机整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个人或单个部门所做的工作都不是独立的,需要其他人员或部门的配合,对于师生来说更是如此。首先,师生应经常相互分享。学习工作上好的做法、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都是宝贵的财富,师生之间、导师之间、学生之间互相分享,可以让“他人之事”成为“我事之师”。其次,师生应换位思考。在教学上教师都希望做到最好,同时也希望学生懂得配合,而实际情况往往与理想差距很大。当师生沟通不畅时,进行换位思考,也许更有利于交流。我想沟通的目的不在于取得完美的结果,了解学生、明白学生的难处、多与学生交流,并达到令双方都接受的结果就是成功。


创新教学,开展研究



在医院从事教学管理工作的我参与导师团工作时,经常会思考如何通过提升教学质量来助力学生在医院实习期间的学习。如在创新医院教学模式上,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设计不同的教学任务链,确定任务点,着力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真正实现由灌输式教学向启发引导式教学的转变、由复制式教学向创新式教学的转变,促进临床教学效果的提高,突出创新能力培养,突出个性化教学特点;在教学手段改革上,实行因材施教、因时施教、根据学生轮转科室的顺序不同而施教、根据科别特点施教,使教学更多元化,加强横向联系,拓宽培养渠道,鼓励临床教师开展英语教学、按照现代医学模式观念教学,实行启发式教学;在课程建设上,医院与学校共同建设课程项目,积极开展教学项目研究,通过科学研究的方式提高临床教师带教水平。


我相信只要导师们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机会,提高执行力,一步一个脚印,不断提升育人水平,导师团的工作定将为学生成长提供更多的助力。


己 任


康复医学院“砥砺”导师团   学生:任 婕


  

时光飞逝,从大一成为“砥砺”导师团的学生成员到现在约有一年多的时间了。回想这段时间,我结识了康复领域中许多“大咖”老师和优秀的学长学姐。

一开始接触所学专业时,我对自身未来的发展方向颇为迷茫。后来通过与导师们一次次的交流,我加深了对专业的认识并感受到康复医学的独特魅力。这都是导师团给我带来的收获。

把我带入导师团这个大团体的是导师严隽陶教授。这位老教授身上有着非常可贵的“匠人精神”,经过岁月磨练的他却依旧常怀赤子之心,这深深地感染着我。在导师团开展的第一次讲座中,他以“康复和中国传统医学体系中的学子生态”为主题,为我们这些刚步入大学的新生分析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不同,并介绍康复医学美好的前景及将手法、针灸融入康复以建设符合国际标准的中国特色康复医学的蓝图。他鼓励我们怀揣发展康复专业的理想,并对我们说:“康复与针灸推拿是可以融合的。以坚持发展中国特色康复医学为理想,这理想便宛如磐石,它会在你最艰难困苦之时激励你。”

如果说严隽陶老师的讲座带给我的是对未来的期许,那导师团的另一位导师吴旭波便是着眼于现实,鼓励我们从现在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合理规划未来。我们有着许多优秀的前辈,然而大多时候我们只看到他们光鲜的外表,殊不知这些荣耀都来源于他们平时的不懈努力。所谓“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成功从来不是偶然。因此,我们应该把握当下,踏踏实实学好专业知识,待到羽翼丰盈时翱翔蓝天。

导师们始终强调,虽然康复专业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专业,但对照西方国家的康复治疗师职业发展情况,我们应该充满信心。目前中国的康复专业领域人才极为稀缺,人们对于康复治疗师的了解还不够,而我们作为这个专业的践行者,肩负着发展中国康复医学的重任,需要发出自己的声音。就像强乙学姐所说:“我们要谨记毕业时的心情,那种要将所有所学服务患者、那种即将要担负起康复事业发展与创新责任的热血澎湃的心情,这不应该被现实消耗殆尽。”

我时常想起在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见习时一位老师曾说过的话:“当年许多毕业生一窝蜂地涌进医院,之后又陆陆续续地离开,在康复科室坚守到现在的这批治疗师里许多人都是拥有信念的。”我们康复学子应严格要求自己,并时刻牢记:发展康复医学之重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青年。

最新新闻
最新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