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2日,25位2015级中医八年制同学参加华师大青杏中医社组织的实践活动---走访童涵春堂。童涵春堂就坐落于人流如潮的豫园中,但却闹中取静,颇有“大隐隐于市”的大气磅礴。笔者提前了一个小时先行探究药房,可惜并未摸出些门道来。然而,其后钱海老师的讲解却令人眼前一亮,那一个个古色古香的柜台,一座座日常药斗,就连一个小小的角落都暗透着传承百年的中药铺的深厚积淀。
在钱海老师仔细解说下,同学们才体会到中医药房的“别有洞天”。每一个柜台上方都悬有明晃晃的金字招牌,代表着药家的追求目标:“本草宜兮君臣佐使”,“架上丹丸长生妙乐”……其间,不仅有北京同仁堂高规格的饮片,更有药店自己的主打品牌。原来,诸如福建漳州的“片仔癀”的老牌医药,也有自己的市场营销、聘请大牌的商品摆放师。在药店不是很起眼的小角落,墙壁上都贴着数张有关石斛的宣传单。鼓槌石斛,报春石斛,铁皮石斛……我们了解到兰科石斛属里有不下十种的石斛。居然还附有植物学专业丛书里才有的铁皮石斛的种子、子房切片以及显微镜结构图,足以见得药店对于药材科普宣传的尽心尽力。
当然,最少不了的还是传统药房摆放药材的门路。在一个足有两米高的巨大药斗前,钱老师向大家揭开了传统药家摆放中药的规律,比如,香料类的药材切忌放在上首,因为粉尘易挥发,若有不慎,变会消失殆尽;相反,如果至于靠近地面处,则能起到防患虫鼠的妙处。又比如药斗的选材极为考究,多为精选东北樟松,脱水烘干处理,陈放一年后制作。
中医药方诚则灵
还未踏入堂内时,钱海老师就向同学们介绍了中药职业药师这一行业。职业医师,有中药与西药之分,尽管常常被人们忽视,但却相当于半个医生。老师向大家提出期许:希望中医专业的学生能够“医药两通,文武双全”,开方者若能懂得挖药炮制,才真正称得上是“上医”。
黄芪、当归、枸杞、天麻、首乌……琳琅满目的药材在令人眼花缭乱的同时,自身还有为人们称道的妙用。黄芪可以用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当归,是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的良材;百合干,更是可以解热止咳。
钱海老师讲到:“中医医生开了方子以后“诚则灵”,这一分灵气便是体现在药材的选用和炮制上。若是寻得了好药材,病症能够缓解的几率就有了一半。同样的,药铺也要有一份制药的职业责任感。”这家申城最早最老的中华老药铺尽管历经了从创业到鼎盛、从衰弱到振兴的历史沧桑,却一直秉承悬壶济世、普救苍生的祖训,也是它值得称道的缘由。
中药铺中“接地气”
如果说中医药房较为常见的话,药铺却是平日里极难接触得到的。首先,同学们自由组合成了六人小组,分头行动,“接接地气”。其中一个小组领到的任务是“天麻与何首乌”,主要考察这两种药材的市场价格、功效、品种等等。天麻倒是在三十余家药铺里十分常见,品种也多有优劣之分,但是首乌却是很罕见的,大部分只有少量、切成片状的何首乌,并且被存放在储藏处。后来,大家开始不局限于这两种药材,还了解了药铺中最为常见的几个品种:三七、参类、黑枸杞等等。当我们一行中有人问起某店西洋参的价格时,店主居然一下子把标价为85元的西洋参以60元销售,并且承诺免费磨成粉。足以见得,药材市场里鱼龙混杂,品质真伪难辨,“接地气”显得格外重要。
后来,钱海老师在与一家熟识的店主闲谈,从天麻的开挖季节到如何寻找年份好的天麻、天麻的优劣……让大家这些“门外汉”大开眼界。
采访札记
身为中医人,“医”与“药”一向是不可分家,因此如何“识药”、“辨药”是绕不开的话题。然而,没有上过一堂中药课,少有识得药材的同学们是否能够有幸一探药材的“王国”呢在钱海老师的带领下、在青杏中医社的组织下,同学们前往童涵春堂以及福源商厦药铺,不失为一次“不拘泥于课堂惯性,寻市场江湖之气场,行一线实物之历练”的良机。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北京同仁堂柜台悬挂的一幅对联“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从中,从事制药行业者的职业自守可见一斑。推及到自己的专业——中医,又何尝不是如此:学制虽长必不敢省心力,要求虽高必不敢减追求。大家虽意犹未尽,却也兴奋于能够对于中医药行业有了“初体验”。钱海老师相邀大家大家一同去天目山挖药材、识百草,心向往之!
基础医学院 严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