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阳光三月好烂漫 百草园里垦荒忙
“阳春三月天气新,湖中丽人花照春”。当下,正是万物生发的好时节,对于扬帆团的同学们来说,身在中医大,学习药用植物学,了解药植是药学专业学生最需要接触最需要掌握的一门专业课程,而药用植物的生长习性、科属以及具体的特点和疗效都是必须了解以及用于将来的研究。种植各种药用植物,每天观看他们的生长,在参与的过程中亲距离接触和感受各种药用植物,对于扬帆导师团的学生来说,那将是非常幸运和幸福的事情。
3月15日下午,在吴靳荣导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同学们期待的实践活动变成了现实,开垦荒地,培育药植。徐君杰、陆承豪等同学在导师的带领下先后在百草园和2509实验室进行土壤开垦和实验室培育,走出课堂、走向自然。
(二)研习文献知习性,翻新土壤长本领
在来到百草园进行百合的土壤种植之前,扬帆团的同学们首先提出了这样的疑问:百合的生长习性是怎样的?百合适宜生长的土壤环境是怎样的?为了更好地了解百合的生长特点,同学们认真积极地查阅了相关文献,在《百合栽培技术》中提到,“百合喜凉爽,较耐寒,喜干燥、怕水涝,适应范围广。栽培百合应选择土壤肥沃、地势高爽、排水良好、土质疏松的砂壤土。”结合文献查阅和吴老师的建议,同学们在百草园精心挑选了几块阴凉处已经经过开垦的土壤,松土翻细适合百合的生长。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这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确定区域范围后,大家纷纷拿来大铲子翻土。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这是他们拿铲子,第一次学习翻土,刚开始一点不懂要领,铲子拿在手上感觉笨手笨脚,不知道该怎么下手,好在一旁的吴老师指点着该怎么用力挖下去,然后把大块的土拍细拍匀,弄平整,经过虽然不是很熟悉,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大锹在他们手里变得听话了,一块方形的松软的空地被我们整出来了,虽然有点汗,有点累,但是流过汗的土地,看上去感觉更美。
看着这平整的土地,同学们不由得对后期百合的播种更加充满了期待。
(二)实验培育重方法,掌握技术盼成长
由于百合的发芽率不高,吴老师建议在进行土壤种植的同时进行实验室培育。扬帆团的同学们跟随吴老师来到2509实验室,共同学习百合的实验室培育方法。
大家将买来的百合种子置于培养皿后用水浸润,放入实验室的生物培育箱中,把温度设置为最适宜百合生长的25℃。待经过四个月的时间,百合发芽长大后即可移植土壤了。
经过查找资料和吴老师的解答,同学们了解到,无论是土壤种植还是实验室培育,这两种方法均有利有弊。土壤种植富含矿质,且不用移植,人为伤害小,但由于温度与湿度无法控制,种子易死亡。而对于实验室培育而言,温度湿度可以调节为最佳,但受环境影响几乎为0,所以移植期间,作物极易死亡。
此次导师团活动,同学们更深入直观地了解了百合的生长习性及适宜的环境,在导师的精心指导下,还掌握了百合的实验室培养技术。扬帆导师团的种植活动还在继续,接下来的日子里,苘麻的种植活动也将进行,另一方面同学们将密切地关注实验室培育的百合的生长情况并适时移栽。待到烂漫花开时,风吹百合香。正如我们的扬帆导师团对我们的精心培育一样,期待着我们早日百合香的那一天。
文字:陈慧、徐君杰
图片:徐君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