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风采
学生风采
奖助育人·追梦领航 | 杏林扬帆,谁立舟头?
发布时间:2022-11-23来源:赵威访问量:239


题记

为进一步发挥资助育人功能,充分展现我校国家奖学金、上海市奖学金获奖学生的精神风貌,引导我校学生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助力青年学子成长成才,现开展对2020-2021学年国家奖学金和上海市奖学金获奖学生事迹进行集中宣传。


01

王金鸾

      基础医学院2021级中医诊断学博士研究生,中共党员。导师:许家佗。曾荣获国家励志奖学金;连续六年荣获校优秀学生和优秀研究生、荣获2021届校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研究生阶段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1篇,核心期刊论文2篇,参与省级课题项目1次,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2次。


砥志研思,科研先行

这世界充满了想象,充满了对未知事物的渴望。在科研创新方面,她坚信科研始终都是为解决临床问题服务的,科研的最终落脚点还是应回归临床。在工作中,她结合临床实际问题,对中医药与西医科研体系的关联进行了深入思考,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为确保科研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她在医院采集患者原始数据时,与患者及其家属做了大量地沟通与交流工作,取得了患者的信任与支持,同时阅读了大量的期刊文献,拜访了诸多名医、专家。但通往真理的道路总是蜿蜒曲折的,在科研过程中,她也遇到了许多阻碍:前瞻性论文少、资金短缺等,多次使她的科研进度停滞不前,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她的导师及科室老师及时给予了她诸多资源与帮助,使她克服了一个个困难,最终以第一作者身份在《Reproductive Biology and Endocrinology》杂志发表SCI论文一篇,在核心期刊杂志发表论文两篇。正是因为这一次次探索、尝试、实践,让她受益匪浅,加深了她对科研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坚定了她“重临床也要重科研”的信念!

投身实践,方得真知

2016年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以来,她时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医学生的责任与担当。她曾参加过多项活动的志愿服务工作,参加了“三下乡”实践活动去农村地区义诊,为当地的群众带来医疗的同时也在不断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在疫情期间,她积极参与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希望为特殊时期的国家尽一份绵薄之力!

春风化雨,指路明灯

2021年秋季,她开始了在导师许家佗教授门下的深造之路。在同老师临床随诊的过程中,她不但从老师那里学习到问诊的相关知识,更是受到老师医德的诸多熏陶。功夫在诗外,学问要躬行,许老师在为他的学生指点迷津的同时也鼓励他们要广泛阅读,勇于实践,勇于提出自己的想法,老师不仅是她学术上的指路明灯,更是她一生学习的榜样。


该生品学兼优,学习态度端正,成绩优异。工作认真负责,理论基础扎实,业务能力过硬,为人随和谦逊,并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与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在科研实践中,广泛阅读国内外相关的专业文献,积极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认真做好临床采样工作,收集整理课题数据,注重科研思路的学习与培养,具有较好的科研素质,是一名具有较强团队协作精神,综合素质高的学生。

导师:许家佗



02

王学颖

    中药学院2020级中药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共青团员。导师:徐宏喜。曾获得国家金学金;2022年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首届传承,融合,创新科研交流会”被评为优秀演讲嘉宾。

座右铭:过程用心,结果随意。


坚定信念,一以贯之

因为小时候生病被中医治疗好,从此他的心中有了学习中医药的火苗。随着对中医药方面知识越来越多的了解,他心中学习中医药的火焰开始慢慢燃烧。他大学读的是化学专业,像很多同学那样不知以后的道路该如何选择,伴随着迷惘一直到毕业,也没有明确自己的目标。大学毕业后他在初中当了一名老师。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当他真正工作后,他才知道他想要的选择是什么。他心中学习中医药的热情开始燃烧——从事中药,考取研究生。没有了迷惘,心生所向,身之所往,他要考取最好的中药学校和最好的导师。虽然大学没有上过中药学的课,但这没能使他放弃。白天教课,晚上学习,日复一日,虽然每天只睡5个小时,辛苦却从来没有磨掉他的信念。

坚定了自己学习中医药的信念,摆脱了大学的迷茫,他在研究生期间非常的努力与刻苦。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从事科研的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很多人都是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经历,却得不到相应的结果,这也是很多人在硕士阶段结束后没有再从事科研的原因。但他仍然坚持着自己的信念,把持着梦想,尽管硕士期间没有取得什么成果却依然没有磨灭他的热情。日复一日,努力的身影一直在实验室不停歇。实验室同学这样评价他:“他就像一棵树一样,长在了实验室”。坚定的信念是一个科研工作者需要具备的品质,因为在科研的路上,成功只是一时的,失败才是主旋律,但是如何面对失败,却把人分成了不同的样子,有的人会被失败击垮,有的人能够爬起开继续向前。他保持坚定的信念,克服一切困难,合成出一系列藤黄属植物的活性天然产物及得到了完整的构效关系数据,为中药发现新的活性先导化合物做出了贡献。

最后,王学颖同学说:“人生最珍惜的是时光,不要缩在曾经的阴影里,也别失落在未来的忧虑上。现在的努力和坚持才是明天的成绩。”


王学颖同学非常优秀和突出,勤奋好学、责任心和事业心很强,品学兼优,乐于奉献,科研目标明确,成果显著,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较大发展潜力。

导师:徐宏喜



03

马洁

康复医学院2019级中西医结合康复学博士研究生,中共党员。导师:徐建光。曾获得“上海市优秀住院医师”称号。

座右铭: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


2019年她以“申请审核制”考入上海中医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在科研方面,熟练掌握磁共振、PET影像学数据的处理分析及神经心理学测试评估。博士期间,第一作者(含共同一作)发表SCI 论文8篇,累计影响因子27分+,入围“岐黄杯第十三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优秀论文”。承担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创新培养”专项科研项目1项,并积极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及多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

在思想方面,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坚定不移地跟党走。认真完成课业的同时,关注国内外研究新进展,积极拓展专业知识面,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

她还寄语学弟学妹:希望他们在以后的科研和学习生活中,能够脚踏实地,科研和生活兼顾,向自己的目标努力!


在以后工作的道路上继续做一个踏实认真的人,择善人而交,择善书而读,择善言而听,择善行而从。更加努力的学习,将博士期间所学知识学以致用,发挥一名中医人顽强拼搏的精神,期待你取得更好的成绩!

导师:徐建光



04

刘思娣

     龙华临床医学院2020级中医内科学专业博士研究生,中共党员。导师:邓跃毅。曾荣获国家奖学金、校学业奖学金一等奖;“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在读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篇(IF=3.418),参与发明专利一项(专利号:ZL 2021 2 0300882.9),并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上海市临床重点专科等多项课题研究。

座右铭:乐在于志,业精于勤。


一个冬日的晚上,刘思娣同学负责去和住院部的一个课题组患者进行谈话和随访,刚表明来意,就察觉到了患者低落的情绪和深深的焦虑,整个人状态都不太好,进行关心的询问,患者也只是低头沉默。她耐心的与患者沟通,询问是否碰到什么问题和困难,都可以和她倾诉,她尽力帮忙,然后只看到患者的眼圈开始泛红,并问她:“医生,我很担心我的病情,我在网上搜了下这个病,看到很多说法,很严重,我是不是治不好了?”

刘思娣即刻意识到,患者是被网上那些杂乱的信息吓到了,随后认真的和患者解释到:网上的信息纷乱错杂,对于没有医学知识的人来说,分不清真伪,只能利用现有的症状不停在网上查找疾病的相关内容,片面放大不良后果,反而让自己感到焦虑和害怕,所以不能偏听偏信,更不能“百度看病”。并告诉患者:“医学博大精深,医生也比其他专业的学生要花更多时间学习,所谓‘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把自己放心的交给医生,相信医生和医院,因为他们是最专业,最希望你好的,会尽全力帮助你。一定要减轻不必要的心里包袱,良好的心态也是一剂良药,有助于早日康复,期待你越来越好。”患者听后,长舒了一口气,紧皱的眉头也渐渐舒展,说:“谢谢你医生,我好多了,以后我有不懂的问题一定及时询问医生,再也不“百度看病”了。”刘思娣也意识到,作为医生,除了提升专业知识外,也要能及时察觉患者的状态和问题,主动关心询问,从细微之处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桥梁。

 

刘思娣同学在专业学习上勤奋刻苦、成绩优秀,掌握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在科研实践中,广泛阅读国内外优秀文献,参与了导师多项课题的研究,具备了较好的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之余,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自己全面发展。相信这些经历和积累都将成为她人生道路上的宝贵财富,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望该生继续保持并发扬严谨治学的作风,更上一层楼。

导师:邓跃毅


 

05

王憭瑶

龙华临床医学院2019级针灸推拿学博士研究生,中共党员。导师:裴建。曾获得国家奖学金、校学业奖学金一等奖;书法作品获得中国医学人文大会优秀艺术作品奖、校“守护你我·爱满天下”网络文化原创作品大赛三等奖、“对党告白·三行情诗”作品大赛中获得优胜奖;荣获“中国抗疫武昌模式践行者”、龙华医院“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3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5.75分。

座右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她努力学习,积极向上,勤奋踏实,认真负责。学习上,她成绩优秀,获得国家奖学金、校学业奖学金一等奖。她积极帮助师弟师妹,作为主讲人为硕士研究生讲授文献检索等课程。临床上,她努力学习理论知识,注重实践操作,熟练掌握针灸科常见疾病诊治,在她所负责的针灸课题项目中收到患者的一致好评和一面锦旗。科研上,她积极参与各项科研活动,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3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5.75分。生活中,爱好广泛,她的书法作品获得中国医学人文大会优秀艺术作品奖,获上海中医药大学“守护你我·爱满天下”网络文化原创作品大赛三等奖。

让她最记忆犹新的经历是在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之时,她参与了仝小林院士牵头组织的“武昌模式”志愿服务随访工作。志愿者的工作是琐碎的、忙碌的、甚至是不被理解的,但她始终尽心尽力,贡献自己一份小小的力量。她说:最艰难的抗疫时光已经过去,曾经的点点滴滴仿佛依旧历历在目。犹记得抢到最后一个名额报名成功时的激动;犹记得打第一个电话时的紧张;犹记得受到患者肯定时的喜悦;犹记得最后一个随访患者确认阴性时的释然………那段忙碌的日子,那段揪心的时光,那些英雄的人们。一路走来,电话里的每一句谢谢她都记在心里,很高兴能够帮助到那些随访过的患者,哪怕只有一些小小的心理安慰。如今疫情还在反复,这段经历将化为一份美好的力量,指引她始终怀有医者仁心,在未来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一路走来,她感谢每一位帮助自己成长的师长、同学、伙伴。屠呦呦老奶奶说:不要去追一匹骏马,而是用追马的时间种草,待到春暖花开,自会有一批骏马任你挑选。是的,展望未来,希冀她能够怀揣医者梦想,努力前行,一路播种,一路花开!


王憭瑶同学博士期间积极参与临床实践与科研活动,表现优异,具有较大的培养潜力。

导师:裴建



06

樊炜静

      曙光临床医学院2019级中医外科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医药治疗血管外科疾病。导师:柳国斌。曾连续两年获得国家奖学金、校学业奖学金一等奖、以及灵兰卓越奖学金一等奖;多次荣获校优秀学生荣誉称号。


在工作中,他努力团结同学和科室的各位老师,在按时完成日常工作的同时协助同事,拥有着求真务实的良好作风,凡事能够以集体利益为重,具有较好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做好师弟师妹和导师间的桥梁纽带工作,有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良好习惯;在科室轮转和临床跟诊期间工作积极认真,在导师的教导下坚持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原则,得到了患者和带教老师的肯定和认可。

在学习中,他务实奋进,坚信“付出就会有回报”,通过不断的学习来积累更多的知识和经验。没有因为疫情在家停下学习的脚步,科学安排时间,圆满完成了学业任务。目前对本科室疾病如糖尿病足、丹毒、下肢静脉功能不全、动脉硬化闭塞症、雷诺病等血管外科常见疾病的诊疗常规,已能独立完成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浅表肿块切除术等。通过对于学习能力的培养,逐渐养成了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努力通过与血管外科同行和前辈之间的交流学习进步、提升自我,也逐渐得到了部分同行的认可,多次受邀在国内专业内学术会议上作主题汇报。

在科研工作中,积极参与导师主持的多项课题,其中包括两项上海市科委课题。此外还参与多项课题的撰写工作,其中上海市浦东新区卫健委卫生行业专项“基于区域联动的糖尿病足中医防治方案的临床研究”已获批。目前已掌握临床研究及基础研究课题设计的基本要求。通过阅读本专业相关文献,撰写了课题相关综述。目前已经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多篇SCI论文及核心期刊论文。目前作为多本SCI杂志审稿人已完成多篇审稿工作。


该生思想进步,政治立场坚定,在学习上态度端正,刻苦努力,成绩优秀,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较强。积极协助师兄师姐开展各项工作。在工作中表现出较强的责任心和组织能力,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

导师:柳国斌



07

张影茹

      曙光临床医学院中医内科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朱惠蓉。曾获得国家奖学金2次;获上海市优秀毕业生、校优秀学生、优秀毕业论文等荣誉称号。

座右铭: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


她作为一名研究生,深知当今时代是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没有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很难指导实践,很难顺应时代的发展。在这种形势下,要时刻都有紧迫感、使命感、危机感,及时吸收和拥有最新成果,占领科学文化的制高点,才能走在时代的前列,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她在思想上积极上进,作风端正。平时认真学习党及国家的重要会议精神,努力从政治理论上武装和提高自己。切实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深刻而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在生活中循序渐进地改善。

研究生期间,她积极投入科研事业,参与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的研究。在导师的指导下尝试自主设计课题,并且参与课题及标书的撰写。现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7篇,其中国内核心期刊2篇,二级以上会议论文1篇,SCI 论文4篇,总影响因子27.488分。在校期间,获得国家奖学金2次,并在2021年硕士毕业之际获评“上海市优秀毕业生”及“上海中医药大学优秀毕业论文”的荣誉。

社会实践方面,她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红色歌唱比赛、寝室文化节等各项活动,并获得一定奖项。目前担任班级学习委员,平时配合辅导员完成班级各项工作,作为疫情防控跟踪员,积极督促同学进行每周核酸检测,及时填报每日健康系统打卡信息等等。


科研和临床总是相辅相成,临床救治能力是医生之本,有价值的科学研究能够推动医学进步。来路步步已赢掌声,前路或更漫长艰辛,只要锲而不舍,忠于内心,总能看到美丽的风景,可期!

导师:朱惠蓉



08

柯佳

      岳阳临床医学院2020级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博士研究生,中共党员。导师:韩燕。曾获得国家奖学金、校学业奖学金一等奖。

座右铭:博学明辨,慎思笃行。


      自入学以来,她对于学习一丝不苟,积极向身边优秀的老师和同学们虚心请教。在读期间以主要执笔者协助导师完成十三五科技部重点专项、上海申康疑难疾病治疗攻关项目等科研课题申报,并作为主要人员参与项目中基础实验部分的开展,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在导师和实验室老师的指导下,以第一/共同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3篇,核心期刊1篇,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小血管病提出了新思路,并获得国家奖学金和校学业奖学金一等奖。她坚持每天阅读文献,积极听取各种学术会议,以培养自己的科研思维,提高自己的科研素养,掌握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同时学习练习掌握各类实验技术,努力成为一个优秀科研人员。她还积极参加学院毕业典礼、膏方节、门诊流调及复试招生等志愿者活动,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真正践行“学以致用,知行并进”。


柯佳同学积极要求进步,勤奋、踏实、努力。在科研学习和实践中具有钻研精神,努力学习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理论、技能和专业知识,在所学领域具备了较好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该生思维灵敏,有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在读期间具有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和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意识强,希望今后能再接再厉,继续进步!

导师:韩燕



09

陶雨晨

     市中医临床医学院2020级中医内科学博士研究生,中共党员。导师:陆嘉惠。曾任校研究生会主席、上海市第五期大学生骨干培养班学员。曾获国家奖学金2次,校一等学业奖学金2次,顺利获得硕博连读资格;荣获首届上海市中医医院院长奖(学生奖),连续两年被评为校优秀学生标兵,累计获得国家级荣誉5项,上海市级荣誉5项,校级荣誉18项。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0篇,主持校研究生创新培养项目1项并结题,作为参与完成人获2019年上海中医药科技奖一等奖,相关成果获 “岐黄杯第十二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学术论坛”学术影响力奖、上海市研究生学术论坛优秀论文三等奖等。

座右铭: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


成长之路

出生于百年中医世家,他从小耳濡目染,目睹患者就诊时的痛苦神情和经中医药治愈后的满面笑容,感慨于中医药的魅力和家传秘方的神奇,为发扬家学,他也选择了中医学专业进行系统学习,并顺利考入上海中医药大学进行研究生阶段学习。他勤奋刻苦,获得硕博连读资格,成为2020级中医内科学博士研究生。

锐意进取

他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较强的科研素质,能够解决科研工作中一般的常见问题,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并善于与老师和同学合作,乐于助人。他作为参与完成人参与的项目获2019年上海中医药科技奖一等奖,主持2019年度校“研究生创新培养”项目1项并结题,参与国家级、部市级、区局级各类课题数项,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0篇,相关成果获第十二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论文大赛提名奖、“岐黄杯第十二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学术论坛”学术影响力奖、2021年“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上海市研究生学术论坛优秀论文三等奖、2021年上海“中西医结合防止肿瘤”研究生学术论坛三等奖。此外,他还获国家奖学金2次,校学业奖学金一等奖2次,连续两年被评为校优秀学生、优秀学生标兵的荣誉称号,获首届上海市中医医院院长奖(学生奖)。

全面发展

他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团结一心,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参加为期一年的上海市第五期大学生骨干培养班,从理论到实践,到再理论再实践,对于党史、时事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他参与拍摄的微电影获教育部第三届“我心中的思政课”全国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展示活动二等奖。在校第二十五届研究生会主席任职期间,他深入践行使命,聚焦主责主业,深化改革,从思想上、行动上带领研究生会全体成员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落实广大研究生真正所需。他时刻以一名中共党员的身份要求自己,关心同学,乐于奉献,积极参与无偿献血及志愿者活动,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被评为校优秀团员、优秀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陶雨晨同学品学兼优,勤奋进取,发展全面,具有较高的综合素养。在读研期间,已完整系统地参与了课题的申报与结题、科研成果奖励与专利的申报等不同类别科研实践工作,并取得出色成绩显现。他善于思考,能够独立进行选题、设计及各种基础实验操作与数据处理,具备了较强的科研实践知识与能力储备。作为学生党员,他在刻苦钻研学业的同时,阳光向上,充满激情,参与了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工作等大量社会活动,体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作为学生干部,他组织协调能力强,善于集思广益,调动团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高质、高效实现组织目标。希望他在今后的成长道路上,继续保持诚挚之心,务实之风,进取之势,致远之稳,以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导师:陆嘉惠



10

沈逸雯

     交叉科学研究院2021级中药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曾荣获国家奖学金2次、校学业奖学金一等奖;校优秀学生、优秀学生标兵、优秀团干部等荣誉称号。硕士两年期间以第一作者/共同一作发表SCI论文7篇(最高IF=14.223)。


她作为交叉科学研究院研究生党支部书记、第三团支部书记,是别人眼中的暖心大姐姐、斜杠青年,她勇于撕下贴在她身上的一个个标签,一次又一次地挑战自己、突破自己。在研究生期间,她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坚持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自己,斩获国家奖学金和各项校级荣誉称号。

研究生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她特别注重思想的发展和成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一直以来她都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时刻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同学中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研究生期间,她主动担任学生党支部书记一职,积极组织、参加党团活动,并且她热心鼓励、带动周围申请入党的同学,帮助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水平,争取早日入党。2021年3月21日参加党支部组织的龙华烈士陵园参观活动,瞻仰烈士遗迹,激发爱国热情。

身为团支部书记,她热爱集体,关心他人,对待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在工作中她尽心尽力、锐意进取,协助团委老师进行各项活动的组织安排。她时刻把服务同学放在工作的第一位,在2019年组织“辰山植物园团日活动”,增强同学们的合作能力和支部凝聚力,获得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她始终牢记学习是学生的第一要务,在研究生期间她刻苦学习,努力务实,在扎实巩固专业知识的同时博览群书,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老师、同学们的帮助下,她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在硕士二年级时,她以优异成绩顺利通过硕博连读申请,将在上海中医药大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她把学习融入自己的生活,大学期间泡图书馆是她最喜欢干的事儿,而如今成为一名科研工作者,阅读高质量的论文又成了她的一大爱好。

在科研方面,她勤奋努力,认真钻研,在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同时积极投身科研实验与活动。在科研过程中,她善于总结和发现问题,并通过咨询老师、查阅文献、和同学讨论等方法积极寻找问题的答案。同时不畏困难,敢于进行新的实验探索,探寻未知的领域,提高创新能力。功夫不负有心人,硕士两年期间,她以第一作者/共同一作在顶级期刊Trends Cancer (IF=14.223)、Trends Mol Med (IF=11.950)、Theranostics (IF=11.553)等杂志发表文章7篇。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未来的路还很漫长,但她将以百倍的信心和万分的努力去迎接更大的挑战,去谱写更加美好的明天。


沈逸雯同学2019年以交叉科学研究院研究生入学考试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进入上海中医药大学学习,硕士期间在我实验室联合培养。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沈逸雯学习刻苦,成绩优异,追求进步,具有扎实的中药学专业基础知识和优秀的学习能力,能够围绕科研工作独立的进行前沿学术动态的查阅和整理,并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积极的实验验证。硕士两年期间,她以第一作者/共同一作在顶级期刊Trends Cancer (IF=14.223)、Trends Mol Med (IF=11.950)、Theranostics (IF=11.553)等杂志发表文章7篇。

  点评人:陈红专



 

他们勇攀学术高峰

他们磨炼实践技能

他们

自强不息奋斗不止

奋斗是青春最靓丽的底色

生命因奋斗而绚烂

让我们

为了梦想而奋斗吧!

 


最新新闻
最新关注